暑假開始,每週二、三早上,由心理師帶領大家學習輔導實務知能,
成了旺媽每週最期待、也最有收穫的時光。
由於暑假已經進入尾聲~~旺媽決定透過網誌開始收心,
整理一些上課的收穫和心得,也讓自己的「日知錄」有一些進展!

上課筆記

首先,先介紹自己最近一直引以為戒的「父母應避免的六種管教態度」:

拒絕的態度
定義: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有拒絕的趨向。例如:對孩子缺乏愛、對孩子所說的話不予理會、缺乏傾聽、忽視、不關心、不信任…等。
問題行為:兒童可能因此產生
1. 粗暴、攻擊、反抗等問題行為
2. 身心發展遲滯

嚴格的態度

定義:父母對孩子雖有愛,但常以嚴厲、頑固、強迫的態度,或禁止、命令的方式來監督兒童(類似軍事教育)
問題行為:兒童可能容易有撒謊的現象

溺愛的態度
定義:父母對兒童的要求、主張、意見無條件的接受,給予過分的愛,而且絕對順從地侍候孩子
問題行為:溺愛的態度會造成
1. 兒童的人格發展受阻,稍遇挫折就哭泣、叫喊或胡鬧、霸道
2. 缺乏自我控制力同時又是自我中心
3. 不能與周圍的人協調,處事待人的技巧幼稚,缺乏自立性與創造性

高期待的態度
定義: 父母把自己的野心或希望,投射在兒童身上,忽視孩子的天資能力與性向,希望孩子完全遵從父母的要求或水準去做。
問題行為:若兒童無法達成父母的要求,容易
1. 意志消沉、冷淡、沒有活力
2. 生活上上缺乏自治的能力
3. 最後造成自卑感或不良適應
4. 嚴重者會有反社會行為

矛盾的態度
定義:對於孩子的同一行為,有時叱責、禁止;有時卻寬恕、勉勵。
問題行為:
1. 兒童本身在日常生活上缺乏規律性
2. 兒童始終生活在緊張的氣氛中(不知道今天父母的態度如何?)
3. 孩子容易情緒不穩定,最後呈現神經症的徵候
4. 無法從父母學習一些標準的行為,容易有反社會行為趨向
5. 孩子可游走於矛盾的管教態度之下,也會產生罪惡感

紛歧的態度
定義:指父母(或教管者,包括阿公、阿嬤)親對管教態度不一致,和上述的矛盾態度不同
問題行為:孩子被兩種權威,兩種命令鉗夾在中間,所以會造成精神上的極度不安,或是游走規範之間。


心得

在討論的過程中,其實自己比較擔心的是自己是否會過度溺愛旺仔?
畢竟,在要求與同理之間,如何拿捏與取捨,是件困難的事,
或許從孩子表現的行為問題徵兆,可以從而檢視自己的管教是否得當。

此外,從自己接觸個案和家長的過程,
確實能認同老師所談到的:個案問題源自於家庭,
透過個案的行為,多多少少可以猜測孩子的生長環境、家長的教養態度可能的趨向,
有許多個案的問題癥結,最後可能都是我們無法施力的家庭問題,
若有這樣的狀況,我們(指學校老師)可以從兩方面著手:
1. 家長衛教:分析兒童問題,告知家長可能的解決策略,一同協助個案;
2. 兒童本身:若是家長部分真的無法著力,老師可以從提昇兒童本身的能力著手,提升的方法將陸續再整理!

孩子來自家庭,這個影響孩子一生的地方,
在整個社會呈現兩極化的此時,家庭功能似乎也不斷向兩極游移,
一邊是過度焦慮、保護、溺愛或對孩子高期望的直昇機父母;
端點的另一邊則是終日無法陪伴孩子,甚至連三餐都沒有著落,更枉談孩子教養的家庭…

站在學校輔導的立場,
我們希望重拾孩子的笑顏,
不過,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,至少這條路走得不孤寂,
而且也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成長與收穫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